暗夜中的星星之火——中共包头工委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3日   作者:包头党史    来源:包头党史    【字体: 】  

有一种信仰,叫“共产主义”

有一种使命,叫“民族复兴”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建党100年·点亮包头红》

为您讲述

《中国共产党包头历史大事记》

《暗夜中的星星之火——

中共包头工委 》



本期内容

      1925年3月,中共北方党组织决定成立热、察、绥、蒙四个党的工作委员会。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负责绥远西部地区蒙古民族的革命工作。李裕智任书记,机关设在包头福徵寺内(后人称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为中共包头工委)。

讲述人

包头市委党史研究室 崔汉苓



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中共包头工委)旧址——福徵寺东跨院


包头的革命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缩影之一。1925年3月,包头地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光荣成立。党组织的建立,犹如一盏灯火,为包头人民的革命事业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当时以中国共产党北方地区领导人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在帮助国民党建立北京地区组织的同时,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包头建立4个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委员会。


作为最初开辟内蒙古工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组织的负责人既是共产党的工委书记,又是该地区国民党党部的执行委员,直接受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和李大钊的领导。中共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地设在包头,也被称为“中共包头工委”。工委书记李裕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所提到的李大钊同志培养的内蒙古地区第一批共产党人中的一位。


1925年9、10月间,为加强党在北方的工作,中共中央改组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成立中共北方区委。同时,成立中共张家口地委。中共热、察、绥、包4个工委,改由中共张家口党团地委领导。由此,中共包头工委和内蒙古其他3个工委都纳入了正常健全的组织领导渠道。



李裕智,字若愚,又名巴吐尔磬,蒙古族,生于 1901 年,内蒙古托克托县南双墙人。在土默特小学读书时,是学生运动的组织者。1923 年入北京蒙藏学校,1924 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是内蒙古早期的共产主义者之一。


中共包头工委为推动内蒙古西部地区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实践中坚定信念,汲取新思想的力量,包头的革命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石拐煤矿工人罢工旧址


中共包头工委以中国国民党内蒙古党部的名义努力帮助国民党建立地方组织,同时,积极领导工人运动,开展革命宣传工作。


工委书记李裕智不但帮助冯玉祥化解了国民联军与民间组织哥老会之间的矛盾,还积极发动包头商会为国民联军筹集军费。1925年9月,包头工委领导发动了近千人参加的石拐煤矿工人罢工,为广大矿工争取了权益。


除此之外,包头工委还通过开办夜校、学习班等形式,给青年、学生和群众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等思想,培养发展革命力量。这种宣传甚至还渗透到绥远骑兵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一团”和民间组织哥老会当中,这些组织中有些人也因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的“老一团”更是成为了掩护党的干部和革命者的“避风港”。


中共包头工委作为包头地区最早的地方党组织,为内蒙古西部地区大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一团”驻地旧址


在艰难中诞生,在风雨中成长,从此,由南湖红船携来的一脉星火,绵延包头,渐成燎原之势。